学院新闻
学院举办2021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
时间:2021年12月16日    来源:教务处      作者:刘丽      编辑:王权    审核:王晓冰    点击:

为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教法、教材(三教)改革,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院于11月启动2021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本此竞赛采取各教学单位初赛、学院决赛的形式进行,各院系(部)通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推荐的10个教学团队于12月14一15日参加学院决赛,各参赛教学团队所有成员及教师代表参加。教务处副处长刘丽主持决赛。

决赛采取先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由省级教师教学能力竞赛获奖者徐英萍、马克思主义院院长刘鹏辉副教授、艺术系党支部书记张正贤副教授、机械工程系主任郭伟副教授、基础学科教学部副主任张承峰、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李剑、电子信息系副主任付涛、能源工程系副主任王茂森、建筑工程系副主任王国华组成决赛评审组。初评环节于14日结束,评审组对各教学团队的参赛作品材料包括教案、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评审。现场决赛于12月15日在臻善楼录播室进行。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白旭宁,教务处处长杨琳现场指导决赛。

赛前,白旭宁致辞。他指出开展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和调动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并就此次竞赛提出几点要求:第一,要充分认识举办教学能力竞赛的重要性。指出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力抓手,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是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有效方式,是效推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举办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对于激励教师立足岗位,钻研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与提升,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水平都有重要作用。第二,要充分认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三教”改革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而教学能力比赛则是“三教”改革的重要支撑。教学能力比赛以教学团队为参赛对象,教学团队是教师的横向联合,是教学能力比赛的竞赛主体。第三,要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一是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要利用信息化等多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手机从玩具变成学习的工具。二是倡导团队合作,集体备课,共同打磨课程。三是处理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关系,专业教师要学会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注重实践引领,借鉴成熟经验,挖掘身边的故事,结合专业谈思想说素养讲故事,提高教书与育人融合度。 他对大赛评委和参赛选手提出要求,希望各位评委履行好评委职责,始终秉持公心,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真正把优秀的教学选手选拨出来。要求各参赛团队的老师要学习吃透教学能力比赛方案与评审指标,做好全面细致的备赛准备,潜心钻研打磨课程,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争取尽快成长为技术技能过硬的教学骨干,为学院教育教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现场决赛分为现场展示和答辩两个环节。现场展示环节,各教学团队需先后讲解教学设计、进行模拟实际教学。答辩环节,评委针对参赛作品材料和现场展示提出问题。教学团队针对评委提问逐一回答并阐述个人观点。评委组将根据参赛作品材料评审、教学团队现场展示和答辩情况,确定比赛成绩。

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各参赛教学团队以饱满的精神、规范的流程、认真的态度展现了一场高质量的教学竞赛。机械工程系雷佳琦、蔺乙乙、姚晓丽、高志强组成的教学团队获得本次竞赛的一等奖,能源工程系王程、卿嫦、南亚男、李镜团队和郭娜、南小平、张洁、杨丽团队获得二等奖,基础教学部何静、范文、闫娟娟团队,张潇马艳、唐艺嘉、王芳艳团队,经济管理系张琳宜、杏花、敬苗、董珈利团队分别获得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嘉、李剑文、邢力理团队,秦博峰、孙勇刚、任静团队,经济管理系蒋叶璐、李荣荣、谭选娥、董伟英团队,艺术教育系唐恺翼、张砚鸿、张鹏、王权团队分别获得优秀奖。

竞赛结束后,评审组组长刘鹏辉对此次竞赛进行了点评。一是本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参赛团队整体水平高于往届。各参赛团队高度重视,有备而来,展示了各自对教学的思路创新和高超技能,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学院“三教”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突显了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有效发挥。二是参赛内容丰富多样,基本上覆盖了各专业群。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达到了以赛促教促学的目的。三是各团队充分展示了在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建设、新媒体应用、理实一体化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部分团队精湛的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通过比赛,反映出需要改进和思考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教师要加强研究教学能力竞赛规程,在日常教学中练就基本功,向全国推选出来的教学能手和名师学习,做到精益求精。以促进综合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争取能在更高层次的教学比赛中更好发挥,切实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