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专栏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要求
时间:2015年11月06日    来源:宣传统战部      作者:      编辑:    审核:    点击: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要求

(辅导员培训自学内容)

 

第一节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要求

   一、辅导员宏观角色定位

   1.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的特殊性

   辅导员的宏观角色定位,即从党、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对辅导员角色应当如何定位。通过阅读跟辅导员相关的文件,我们可以发现,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具有其特殊性。跟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者、公司行政人员、公务员、技工、操作师、建筑师等各种类型的职业相比较,从来没有哪个职业像辅导员那样,角色定位显得如此模糊。

   一个职业形成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分工细化的过程。在一个组织内部,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一个新职位的产生就逐渐成了必要。并且随着这个职位带来的工作效率的提高,逐渐被全社会所认同,整个生产部门内就都产生了设立该职位的需要,最终在全社会范围内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职业。这种职业的职能是在分工细化过程中最终确定的,因此具有职能明确的特点。

   我国辅导员职业的产生则并非如此。从辅导员制度在高校中确立的历史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加强对高校领导的一项政治工作。因此,辅导员工作职能源于政治工作,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也正因为此,对辅导员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也一直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德育研究的视角中。与之相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的产生,最初源于高校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方面的分工,这种分工经过几百年的磨合,才最终形成了今天学生事务工作职能明确的现状。

   2.高校辅导员的宏观角色解析

   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仔细解读它可以发现,它是教育部作为我国最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综合了国家、政党和社会三方对辅导员要求后作出的。德育教师的定位,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分工的特色,是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定位,则是党对辅导员的要求,它体现了党需要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培养党的接班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则是国家、政党和社会多方意志的体现,国家和政党希望通过辅导员的指导和引路,培养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都非常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宏观角色定位,是由多方共同规定的。国家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是做好德育工作。党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是做好政治工作,社会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则是做好成才引导和服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的,不分彼此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应当以德育为核心,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当最终归为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然而,这三种角色定位却又会彼此冲突,德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思想政治素质也属于德育的一部分,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忽视德育工作的其他方面;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最重视的是知识、技能和技巧,而非道德,因此,他们往往不喜欢辅导员对自己进行道德教育。因此,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常常很难把握这种多元的宏观定位。

由于我国辅导员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和组织下开展工作,当三种角色定位发生冲突时,会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成才引导工作都是依附于思想政治工作的。

二、辅导员微观角色定位

辅导员的微观角色定位,即高校对辅导员工作任务和内容的具体要求。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它们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高校辅导员只有认真履行自己职责,全面地、完整地理解和实践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服务和保证作用,促使学生全面成才、健康发展。总的说来,高校辅导员工作从业务上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楼)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三大块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

(1)教育内容

   这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其基本内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体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信念;道德品格;校风、班风、学风;劳动、卫生;审美;心理健康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观点要科学正确,选材要有针对性。

  (2)教育形式

   方法途径要做到多样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到经常性和反复性。除了时事政策课程外,党团活动、文体活动、社团、第二课堂活动;创先进班级先进个人和争“三好”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要努力做到面向多数,做到群众性和广泛性;要努力做到多样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要努力做到时代性、动态性和目的性,密切与所学专业结合,努力为学生成才和就业服务。

2.班级管理

(1)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这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的作息制度管理,以及请销假、教寝室卫生;班会等考勤;学生档案材料;学年小结、评优评先、奖贷勤补免的管理;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安全保卫、奖惩等管理。

(2)学生班级建设

   其主要内容是党团组织的建设;班委会的建设和学生社团、学风班风、学生干部队伍、精神文明、班级工作制度等建设。学生班级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从基础抓起,强化目的性和针对性。

3.辅导咨询服务

“辅导咨询”(counseling)的提法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领域。主要是为学生经供学习、生活和生涯发展方面的辅导工作。具体而言包括为生病学生的服务、为特困生服务、为学校的正常收费服务、为考研的学生提供服务,以及为学生就业服务等。

   近些年来,随着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理念和实践对我国学生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辅导员开始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服务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学生也逐步对辅导员形成了“辅导者”的期望。希望辅导员从自己入学初开始,直至自己毕业,都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包括入学适应的服务、学习上的辅导、生活上的帮助、职业发展和生涯发展方面的辅导。因此,辅导员的辅导咨询服务功能正在不断拓展,并逐渐成为辅导员的核心业务。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校辅导员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挥引导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发挥规范作用,对大学生的学习发挥引导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发挥规范作用,对大学生的学习发挥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发挥激励作用, 对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发挥维护作用,对大学生的班团组织发挥领导作用。辅导员的工作是全校学生工作甚至全部工作的基础。

      第二节   辅导员与其他学生管理和服务主体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的改革发展,高校中涉及学生的相关事务在数量和内容上都大幅度增加,依靠单个主体已经难以处理好学生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学生事务的处理和服务的提供需要学校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般来讲,在高校中承担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的主体除了辅导员之外,还有任课教师、“两课”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心理辅导中心、职业发展中心和分团委。

   一、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简单进行一个分类,辅导员属于德育教师,任课教师(两课教师之外的其他任课老师)属于智育教师。二者在工作重点上有所差别: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任课教师的工作重点则更多关注知识的传授与解惑,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操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智力水平;从工作内容的范围来看,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较广,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辅导员正是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方式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融会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任课教师的工作范围相比较而言小一些,主要集中于专业知识的讲授、思维能力的培养之上。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才都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在工作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成才,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因而,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需要彼此协助、相互沟通。从辅导员的角度来讲,通过对班级的管理塑造良好的班风,为任课教师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从任课教师的角度来讲,通过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成熟度,减轻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压力和负担。通过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相互之间的经常性沟通,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好地担当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可以帮助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日常状况方便任课教师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辅导员不仅承担了德育教师的角色,还承担了部分智育教师的角色,对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辅导,将育人的职责贯穿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之中。但对于任课教师来讲,实际中所有可能存在“教书不育人”的问题。任课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课堂进行知识的传授,往往容易忽略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忽视教师所传授的部分知识可能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产生消极作用,影响学校和辅导员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任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任课教师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教书育人,将育人贯穿于授课过程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认知水平,积极配合和协助学校以及辅导员的德育工作,从而实现全面育人。

二、辅导员与导师之间的关系

辅导员和导师在工作职责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导师是大学期间主要负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承担为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提供学习方面的咨询和指导的责任。目前很多大学都实行导师制,这一制度的实行主要是希望通过导师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来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同时,通过导师的工作,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在大学中的学习,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辅导员来说,其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事务进行管理,以及提供相关的必需服务。在工作职责上,导师和辅导员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学生的专业学习后者侧重学生的思政教育。

导师和辅导员之间也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导师和辅导员都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进展、专业能力等情况,需要帮助、指导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学生的利益。二者之间工作范围的相似性并不表明导师可以替代辅导员,或者辅导员可以替代导师。导师制的确立的确为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更加便利、快捷的沟通平台,但导师无法像辅导员那样将主要的工作精力都投放在学生工作上,因为导师本身还要承担教学工作、科研项目,还要外出讲学;进修等,无法时刻保持和学生的经常性沟通,难以详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而更多的是通过潜移默   化来感染学生。对于辅导员来说,由于很大一部分的精力要放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学生事务管理上,因而对于学生专业学习等方面就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无法像导师一样给予学生专业学习上的帮助、因而,只有通过辅导员和导师的通力协作,才能将学生工作共同搞好、让学生顺利地渡过大学生活。

三、辅导员与“两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两课”教师指高校中承担德育及公共政治课程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辅导员与“两课”教师都属于高校中的德育教师,工作中存在许多共同点。从工作目标来看,二者都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工作内容来看,二者的工作都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工作指导思想来看,二者的工作中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地方。首先,从工作方式上来看,“两课”教师的德育工作主要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展开,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则贯穿于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项事务管理以及服务之中。相比较“两课”教师而言,辅导员与学生的日常接触更多,往往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事务处理之中,发挥管理和服务育人功能,与学生的交流较多,互动性好;“两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场所主要是课堂,通过知识灌输、传递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彼此之间的互动性较差。

在实际工作中,“两课”教师主要通过开设一系列的德育课程来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及实施方案的要求,高等院校本科学生中开设四门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

对辅导员而言,除了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观念之外,还必须重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借鉴“两课“教师课堂教学专题性强、知识面广、挖掘力度深等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对“两课”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借用辅导员了解熟悉学生的资源优势,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避免德育课程退化成为单纯课堂上的照本宣科,而应当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之上,加强实践教学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辅导员与党政管理干部之间的关系

与辅导员发生直接联系较多的是院系层面的党政管理干部,如院系党总支书记、院长、学工组长等。党政管理干部和辅导员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主体,二者从事的工作性质相同,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一致,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工作中都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从工作重点来看,党政管理干部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辅导员按照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二者之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从工作开展方式来看,党政管理干部从领导者的层面出发,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决策事务和领导事务,通过对辅导员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检查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辅导员则负责针对所管辖班级学生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党政管理干部所制定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员是党政管理干部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党政管理干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但和学生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大部分时间直接和学生进行接触的是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所制定的工作计划、工作内容等信息通过辅导员再传递给学生,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反映的意见建议也通过辅导员转达上报给党政管理干部。在这样一条信息渠道中,辅导员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传达者,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 

五、辅导员与心理辅导中心的关系

心理辅导中心是高校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设立的专门机构,是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的体现。心理辅导中心一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组织队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更好、更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健康的大学生不仅要身体健康,同时更要心理健康,因而对于辅导员来说,对大学生实施科学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辅导员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强与大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这一角度来说,辅导员和心理辅导中心在工作内容上有相同的地方,二者都承担着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责任。

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辅导员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往往融会贯穿于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之中,利用和学生的距离比较近,沟通比较方便的优势,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辅导员可以通过谈心等方式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而对于心理辅导中心来说,由于受众面较广,导致与学生之间的直接沟通比较困难,较难掌握个别学生的心理动态,往往只能是通过被动咨询的方式与学生间展开交流。但心理咨询中心相比较辅导员而言也具有自己的优势,最大的优势就体现在专业性上。尽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会提供心理方面的辅导和引导,但毕竟较少有辅导员是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因而在对自己所管理和服务的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咨询辅导服务时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而对于心理辅导中心而言,拥有专业的师资,同时拥有一定水平的硬件设施心理辅导中心能够更加专业、更切实际、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通过团体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此外,心理辅导中心还可以开设一系列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素质欠佳是目前很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一般经过三个过程:辅导——咨询——治疗。当某个大学生一定程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辅导员首先应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如果该学生的心理问题程度加重,则由心理辅导中心对其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一旦心理问题上升成为心理疾病时,则只能由相关医疗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疾病方面的治疗。

六、辅导员与职业发展中心的关系

职业发展中心或称职业辅导中心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产物。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下,大学生毕业后都是统一分配工作,因而在高校中都配套设立有毕业分配办公室,随着统一分配模式的取消,毕业分配办公室被就业指导办公室所替代,就业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事务,同时为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指导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就业指导办公室逐渐向职业发展中心转变,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名称的改变上,同时也体现在职能的变化上,职业发展中心除了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就业指导服务之外,还拓展了职能范围,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测试等服务。服务的学生群体也由原来的毕业生扩展到全校所有的学生,许多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从新生一进校开始,就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提升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对辅导员来说,除了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外,其所管理和服务的学生大部分在毕业后都会走上工作岗位,如何帮助自己的学生成功实现人生的一个重要转型,由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是辅导员工作中又一重要内容。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辅导员与职业发展中心都能够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服务。但二者在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从工作内容方面来看,职业发展中心是高校专门负责与学生就业相关事物的机构,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网络的建设与管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相关政策的收集与发布,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双向选择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咨询、推荐、招聘面试等相关服务工作以及非毕业生学生的就业实习工作等;相比较职业发展中心工作所体现出的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而言,辅导员所能为学生提供的职业辅导服务范围较小,专业化程度有所欠缺6辅导员难以明确地为一个学生制订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就业过程中更多的是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从工作方式上来看,辅导员大多采取在全班会议上传达相关就业政策或信息,针对个别同学具体情况单独进行沟通和交流信息的获取量及有效性受到限制。职业发展中心有独立的组织机构,通过院系学工部门的途径可以将绝大部分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网络、校园BBS、报刊等拓宽宣传受众面,此外,还可以开设职业发展相关课程,举办各类相关讲座,开展职业能力培训等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和职业发展中心彼此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各自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辅导员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职业发展中心专业化程度高,双方互相进行沟通、协调,共同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辅导咨询服务。

七、辅导员与分团委之间的关系

   分团委是高等院校共青团为了方便对团员的管理和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在院系层面所设立的分支机构,分团委接受学校团委的领导,是学校团委工作在院系层面的具体落实。

   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是先进青年的集合营地,团委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都是围绕提升团员素质、促进团员全面发展和更好地服务于团员所展开。其下属分团委的工作在团委的领导下,集合所属院系具体情况以教育、引导和服务团员为目的而展开。一般来讲,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在中学大部分都是团员,从这一角度出发,辅导员和分团委在管理和服务对象上具有一致性。从工作目标上来看,辅导员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对于分团委来说,这是一个为党培养后备军的人才摇篮,分团委通过对学生的管理提升青年团员的素质,培养青年团员具备成为一名党员所必需的基本素质,通过对学生的服务为青年团员的成长成才创造更良好的环境,提供资源支持。从工作内容上来讲,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团员的需求也随之发展,共青团开展的活动在服务青年宗旨的导向下产生了新的内容,比如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挑战杯”活动等,为青年团员的成长提供了系列的锻炼机会。共青团的活动通过分团委传达布置到院系辅导员处,通过辅导员的具体组织、策划从而得以展开。因而可以说,辅导员工作内容中的很大一块是在协调、配合分团委的工作。

   辅导员和分团委之间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关系,分团委工作的开展需要等到班级所在基层团支部的支持,需要得到基层团支部所在班级辅导员的支持基层团员的具体情况、基层团支部的具体情况都需要通过辅导员向上反映,从而使得分团委和学校团委能够及时掌握团员发展情况和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管理和服务活动。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工作中通过引导和动员所在班级团员积极参与分团委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辅导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比如团员学生通过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亲身实地感受实践,这对学生所发挥的教育作用远远大于单纯的语言教育。通过组织班级团支部参加评优活动,可以增强班级成员的荣誉感和凝聚力,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 

第三节  辅导员职业特点

一、政治性

1、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其职业特征的政治性

高校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这一工作内容决定了辅导员职业特点中带有非常明显的政治性特征。中央2004年1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建设的栋梁。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塑造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状况,对于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主体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2、强调辅导员工作政治性的目的

强调辅导员工作的政治性,目的在于强化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具备科学的、坚定的价值导向,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系统地施加思想意识上的影响,把科学的、正确的思想意识、政治观念、道德要求、法纪观念和心理素质要求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人的行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相同的客观外在条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这与人的不同价值取向、主观努力直接相关。辅导员的工作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把人在发展中符合社会目标的思想政治理念强化,形成理想信念,并对其行为起支配作用,使之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并与社会发展形成良好互动,即引导学生在进行个人选择时注意符合社会发展等目标,帮助学生从社会目标中获取正确取向和动力支持,从而使个人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3、政治性特征对辅导员自身的素质要求

对于辅导员而言,首先自身要拥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进而才能在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等方面展开全面、细致的辅导,培养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正确的立场和态度,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要注重班级内部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建设,注重提高党员和团员的素质,注意营造班级内部团结、积极、向上的氛围,定期开展时事讨论和政策学习等活动。

二、教育性

1.辅导员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之一

大学生素质的改善与提高需要通过教育才能实现,这其中包括了政治、思想、专业、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教育,辅导员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之一,除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之外,辅导员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因而,教育性也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辅导员工作中直接面临的是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工作的有效性是由学生的个体行为来体现的,即学生通过接受辅导员的教育后思想的变化反映在行动的程度上。

2.辅导员工作的教育功能

辅导员工作具有非常明显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上。国家教委1995年12月21日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是实现国家对于大学生教育要求的主要途径。辅导员可以依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特点,根据大学生身心发育、发展和变化规律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辅导员工作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辅导员自身的表率和示范上,“言教”能否内化为学生行为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的“身教”,取决于辅导员是否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辅导员是否德才兼备直接影响到辅导员的声望和威信,辅导员是否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直观示范的作用,榜样的力量能够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去效仿,能够增强学生抵制外界干扰的能力,有效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辅导员工作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所进行的协调沟通上。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包括了学习方面的交流、人际关系方面的交流、心理问题方面的交流和职业发展方面的交流等。辅导员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建设良好学风,掌握学习规律,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从而在社会上立足。通过与学生真诚的谈心活动彼此之间形成共识;帮助学生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矛盾时有发生,处于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辅导员要时刻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适时适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学生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确立过程中的偏移和摇摆对自身心理带来的负作用。

教育功能贯穿于辅导员工作的始终,无论是管理育人,还是服务育人,辅导员工作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性都值得每个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重视。

三、服务性

1.辅导员需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高等教育为经济基础服务,学生工作为教学工作和办学目标服务,老师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概括地说,高等院校中的所有工作都是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利益和需求展开。辅导员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其工作性质中的服务性特点,即辅导员工作一定要以学生为本、真心诚意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把服务性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强调的是辅导员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都必须时刻牢记自身工作所具有的服务性,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真正将“服务”二字落实到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事务的辅导和引导中,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方便学生要求的实现。确立服务性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有利于辅导员思想认识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观念。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应当首先明确工作究竟是为了谁、服从谁、服务谁的,明确了工作的宗旨、性质才能更好地保证工作的正确开展;确立服务性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有利于辅导员工作到位,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保证作用,不是被动等待学生寻找自己帮忙,而是主动关心学生积极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确立服务性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上的优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长期以来,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作整人管人的工作。明确了学生工作的服务性特征,就从本质上划清了二者的界限。

学生的发展是最终目的,是至高无上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转变过去以管理为主、教育为辅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一切为学生的利益着想,一切为学生的成才着想,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辅导员的一切工作都要为了引导、保证和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不能为了工作而工作,而应该把自己摆在服务大学生发展等位置上,以大学生的发展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2、服务性特征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应主要把握好三个方向:一是要营造浓厚的学习学术氛围,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环境服务;二是要创建成才激励机制,为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提供服务;三是要搭建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服务。在强调辅导员服务为本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教育主体的作用。一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开展一些以发展大学生主体性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各项活动中,情操得到熏陶,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从而逐步消除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依赖思想,使大学生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二要强化“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方式和最终目的;三要重视和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增强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管好自己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

四、直接性

新生走入校门后接触到的第一个老师是辅导员,大学生活中直接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辅导员,毕业离开学校时站在身边的依然还是辅导员。对于辅导员来说,其工作对象就是自己面前的学生,工作内容就是与学生相关事务的管理和相关服务的提供。与高校中其他管理学生事务的主体相比较,辅导员工作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辅导员工作的直接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辅导员是与学生进行直接接触最多老师,辅导员在学生与其他学生事务管理主体之间充当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辅导员通过召开班会、与学生谈心等方式将学校学生管理相关规定以及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等告知学生,同时辅导员也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为学生事务管理规定的制定以及相关学生活动的组织策划提供参考信息,并且将学生的意见建议向上反映,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其次,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的直接处理者和学生管理活动的执行者。学生的宿舍安排、班委的选拔任命、班级活动的组织协调,都需要辅导员的直接参与,或是引导,或是协助,或是指挥,缺少了辅导员的参与和调控,班级事务很难协调运转起来。辅导员需要与学生接触,时刻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状况,从而才能更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事务管理。

辅导员工作的直接性决定了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涉及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还有心理、职业发展等方面,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具有全方面的素质,在提高自身思想觉悟的同时,还应当夯实基础知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 , 

五、基层性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基层工作者,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从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来看,学校处于最上层,院系处于中间层,辅导员则处于最底层。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教育管理人员,按照学校党委和院系相关领导的部署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直接负责学生相关事务的管理和服务的提供。

辅导员工作的基层性决定了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大部分的事务都是执行性的工作,主要是完成学校党委和院系部门安排交办的事务,维持班级的正常运转,协调班级内部关系,建立良好的班风班纪,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服从领导和上级的安排,班级利益要服从于整体和大局的利益,工作中要有宏观的眼界和开阔的思路,切忌只顾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

尽管辅导员工作的基层性决定了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具有服从性,但辅导员工作也不能生搬硬套,一味服从,而应当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班级和学生特点灵活开展工作。学校党委针对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所制定的只是一系列的大政方针,经院系传达后,需要辅导员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加以展开落实。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辅导员在进行学生事务管理时不能搞一刀切,而应当依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辅导员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时候也应当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的学生情况不同,需求也不同,只有从学生利益角度出发的管理和真正切合学生需求的服务,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同,才能够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六、复杂性

凡是担任过辅导员的老师,对于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都深有体会。新生尚未进校,辅导员的工作早已进行得如火如荼。翻看任何一位辅导员的工作备忘录,本子上都是记录得密密麻麻。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不亚于任何一项其他工作。

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辅导员要面对的学生具有复杂性。大学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自以前学习生活的环境都不相同,学生之间的水平和高低层次也不尽相同,班级学生复杂的组成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其次,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可避免彼此间发生冲突和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复杂,尤其部分学生在大学以前享受着家长和老师的特殊待遇,但进入大学后由于强中更有强中手,丧失了以前所享受到的种种优厚待遇,心里有时会失衡,从而导致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再者,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学生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不但有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感情方面,还有心理健康方面以及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等。作为一个辅导员,必须时刻准备着帮助和引导学生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此外,辅导员在工作中还会不时遇到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和危机问题,很多问题是事先从未料想到的。

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辅导员必须是个多面手,善于处理学生事务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更要注意通过日常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细心了解观察学生的状况,防患于未然。

七、繁琐性

辅导员工作的繁琐性明显地体现在辅导员要负责处理学生方方面面的事务,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与学生事务相关,都属于辅导员管理的范畴。从新生进校开始,直到毕业离校,辅导员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引导者、教育者,更多时候是学生的服务者,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所需提供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服务。有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学校澡堂在什么地方、附近的超市在什么地方都需要打电话询问辅导员,甚至有学生要求辅导员到宿舍教自己如何装蚊帐。还有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离开了高中老师督促学习后,不知道在大学应当怎么样来进行学习,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就灰心丧气,辅导员不仅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更需要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除此之外,辅导员还会碰上很多与自己所管理班级学生事务不相关的事情。比如出国的旅游签证如何办理,某某院系的研究生考试情况如何等一些不属于辅导员工作范畴之内的学生的个人事务,也全部摆放在了辅导员的面前。辅导员被戏称为“学生的保姆”。

辅导员工作的繁琐性还与学校部门设置有关系,高校中各个部门之间有明显的职权划分,但对于辅导员来说,其所负责管理的学生事务很多时候往往牵涉的是学校的多个部门,学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有时并不十分协调,原本简单的事情有可能会变得比较复杂,辅导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从而加剧了辅导员工作的繁琐性。

面对繁琐的学生事务,辅导员要学会分清轻重,不能让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陷入一些太过琐碎的事务之中,而应当将主要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班级的宏观管理调控方面,在工作中要善于授权,发挥班级骨干力量的作用,使其协助辅导员处理班级事务和同学事务,同时还应当积极培养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第四节  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能力

一个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开展的成效,影响到工作的成败,影响到大学生成才发展的过程,影响到整个国家的人才储备和发展状况。因而,强调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对于提高高校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辅导员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呢?首先必须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和功能,进而从职责和功能的需求出发,对辅导员提出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此可以将辅导员的工作归纳为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德育工作,三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四是相关学生服务的提供工作。

一、辅导员的职业素质

1、政治素质

政治性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辅导员是学生政治上的向导、思想上的益友、道德上的楷模。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强化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辅导员自身政治素质的高低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辅导员的政治素质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辅导员应当拥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认真学习社会主义相关基本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党的各项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高校中的大学生,大学阶段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面对的环境纷繁复杂,思想也比较活跃,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辅导员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引导格外重要。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要拥有一桶水。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必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运用系统、科学、扎实的马克思理论主义知识和观点来教育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拥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是辅导员的思想觉悟程度。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辅导员工作的成败,理论要对实际发挥作用的关键还在于运用,在理论运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思想觉悟问题。理论学习之后只有通过自身的思考,将理论上升为行动的指南才能指导实践。对于辅导员工作来说,认真学习相关的政治基本理论是提高辅导员政治素质的基础,在拥有扎实理论的基础之上积极思考、认真领悟,使理论真正成为推动实践的动力,才能真正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质。

三是辅导员的道德水平高低。辅导员工作更多时候靠的是言传身教,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因而辅导员在言行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对学生工作而言是一种直接而有力的教育。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风范和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

2、业务素质

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事务的各个方面。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就需要辅导员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善于灵活运用知识。一个好的辅导员,除了政治素质过硬之外,业务素质也要精通。辅导员必须通过日常学习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素养。辅导员应当掌握的知识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比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辅导员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分高校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应当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其次,辅导员还应当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相关的一系列人文学科知识,比如美学、哲学等与人的研究相关的学科知识,辅助辅导员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掌握;再者,辅导员应当学习与所在班级学生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从而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方面的辅导工作,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便学生工作的开展;此外,辅导员还应当跟随时代的发展,尽可能地掌握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的文艺、体育、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在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提供帮助。还有互联网知识,比如校园BBS,网络Blog等。辅导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基本知识,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辅导员也要注意如何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要讲求知识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切忌死搬硬套,要结合实际、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单纯的储备知识而不懂得使用技巧,即使懂得再多的知识也不能提升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知识、素质和能力对于一个辅导员来说是缺一不可的。

3、心理素质

辅导员工作具有复杂性、繁琐性,而且工作中还会不时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这些都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个人素质高低和限制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较好的人,面对各种问题能够处乱不惊,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之后,切实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对于辅导员而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显得重要。辅导员工作的特性要求辅导员工作中必须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诚实稳重的个性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一个性格开朗的辅导员能够更好地和学生相处,更容易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诚实的辅导员能得到学生的认同,稳重的辅导员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坚忍不拔的辅导员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成效。

一个好的辅导员还要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控制和适时转换。在纷繁复杂的问题已经把自己弄得头昏脑胀的时候,辅导员要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调整情绪,依旧以饱满的热情面对问题。在遇到突发性问题和危机时,辅导员能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做好稳定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求办法解决危机。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注意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修养和磨练,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增加工作经验的同时使个人的心理素质也得到提升。

二、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1、管理能力

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作为一个管理者而言,辅导员的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绩效。从本质上说,管理活动的目的是追求效率,管理能力是指组织者提高工作效率的水平高低。对于辅导员来说,是否在学期初就对本学期的工作有整体的计划,工作计划是否是在充分考虑学校安排以及学生需求等具体情况之下所制定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是在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开展活动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估,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和依靠班级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等,都是考察一个辅导员管理能力高低的影响因素。 

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制定计划的能力,也就是能否科学、准确地制定出决策;二是执行计划的能力,也就是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能否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及协调活动团体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适当的授权和控制;三是评估计划的能力,也就是在活动开展中能否科学地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执行者给予相应的指导,在活动结束后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绩效考核评估。

2、辨别能力

现代生活日益复杂化。学生生活的环境以及面对的事务也日益复杂化,直接导致辅导员工作的日益复杂化。要在复杂的工作环境、复杂的工作对象和复杂的工作内容面前依然很好地开展学生工作,需要辅导员拥有较强的辨别能力。从诸多矛盾中分辨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众多信息中甄别出真实和有用的信息,从而方便学生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的辨别能力直接体现为辅导员对事务辨别的准确性及辨别速度。一个好的辅导员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开展的绩效。辨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之上,通过不断总结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辨别能力方面的训练。

3、沟通能力

辅导员面对的学生具有各自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在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思想成熟度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当这些学生进入大学组成一个集体之后,日常的相处之中难免会发生纠纷和矛盾,这时就需要辅导员与同学之间进行沟通,协调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同时学生工作涉及到学校多个部门,相关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要求辅导员能很好地与不同的管理主体进行沟通,更好更快捷地学生管理服务。

辅导员在培养自身沟通能力的时候,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正确处理和他人的关系;其次要尊重他人,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交往;再者要善于学习相关沟通技巧,比如语言表达的方式等。

4、决断能力

大学阶段是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阶段,大学生一方面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同时由于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容易导致大学生行事冲动,学生管理中时常会有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于辅导员来说,首先在思想中必须对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有足够的意识,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日常积极开展对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在事件发生时做到不慌乱,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事件发生时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处理。

即使是在一般的学生事务的处理中,辅导员也需要拥有决断能力。做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辅导员难以获得学生的信任。辅导员的决断能力体现了辅导员对事态和局面的掌控能力,坚决、果断、干练的处事风格有利于辅导员建立自己的威信,增强辅导员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说服力。

5、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辅导员工作中必备的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的需求在变化,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而不能停留在已往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否则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念意识的创新。辅导员必须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接触各种新事物,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完善思维模式,通过敏锐地观察,从司空见惯的事务中发现不寻常的地方,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活跃的灵感获得新的知识;二是工作模式的创新。在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辅导员要在学生工作基本政策的框架范围内,结合自身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能力、素质方面的优势,灵活多样地开展学生工作;三是工作方式的创新。辅导员应当转变过去单纯命令式的学生管理方式,而应当在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理念的指引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采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强调创新能力并不等同于异想天开,而是在实际的基础之上合理运用创新技能。无论是理念意识的创新、工作模式的创新还是工作方式的创新,都必须和实际相结合,而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第五节         辅导员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任何一项职业的人都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辅导员应当遵守辅导员行业的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辅导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是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的体现,还会直接影响到所管理和服务的大学生群体的道德修养水平,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而,强调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无论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单来说,对辅导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责任心、奉献心、上进心、务实心和真诚心。

一、责任心

责任心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意识,首先要意识到责任,而后要敢于承担责任。对于一个辅导员来说,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者身上所承担着的责任,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对学生学习、生活事务的管理和相关服务的提供,更重要的是发挥为人师表、道德表率的作用,通过自身的言行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对领导负责,更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因为辅导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今天的大学生是十年二十年后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对学生负责也就是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负责。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这些不应当只是一种口号或者宣传标语,而应当真正内化成为辅导员的思想信念,成为辅导员工作的行为准则。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从点滴做起,对小事的处理更能体现出辅导员对于责任心的态度和看法。

二、奉献心

辅导员是一项需要很强奉献精神的职业。辅导员的工作非常的复杂,也非常的繁琐,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很少会有惊天动地的成就,有的只是日复一日辛勤的劳作。辅导员工作不适合于那些期望通过工作来获取名利的人,而只适合那些期望通过工作对学生有所帮助、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三、上进心

古语云,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任何一个人要想获得进步,都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能力,而应当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强化新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辅导员的工作尤其如此,辅导员在学生不断追求上进的同时,也要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榜样的鼓励和促进作用。辅导员面对的是求知欲望极其强烈的大学生,他们对于未知的领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知欲,辅导员应当跟上学生探求知识的步伐,尽可能了解与学生兴趣相关的知识,搭建更多与学生沟通的平台。

四、务实心

务实的工作作风是辅导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创新的意识对于辅导员工作来说非常重要,但工作中求实的态度更为基础。辅导员处理的每一件事情都涉及到学生的利益,因此,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来不得半点虚假。

五、真诚心

辅导员的工作大部分时候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切忌摆出一副管理人的架子,而应当真挚、坦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心开始,只有用一颗真诚的心才能打动学生,实现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第六节  辅导员个人心理调试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任,要对学生的政治素质的培养、思想的形成、行为的判断与认知培养负责,要关心和照顾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够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应该说,这是非常光荣,也是非常艰巨的一项任务。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辅导员日常所面对的,也是大量琐碎而平常的细小事务。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类似如下的抱怨:辅导员的时间被太多的琐碎事务占用了,辅导员的时间被各种常规的或者非常规的事情给“切割”得支离破碎了,辅导员的压力太大了。

从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组成部分来看,除一部分专职辅导员外,还有大量的兼职辅导员,其年龄构成包括退休教师、中青年教师以及经过一定选拔和培训的在读研究生。繁重的工作、巨大的压力,无疑是每个辅导员都可能面临的困难,尤其对于兼职辅导员来说,可能会造成更多的困难与困惑,也会导致一部分辅导员的职业迷茫乃至心理迷茫。

一、辅导员心理状况概述

1、辅导员的个人心理状况及其重要性

在对我国某省的高校辅导员进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测试”后发现,辅导员心理素质的总体水平与教师相比具有较高的忧虑性和低幻想性。因为相对教师而言,辅导员工作涉及的部门广、上级领导多、面对的学生多、工作强度大,但是相应地,在学校的地位却较低、学历水平低、职称底、待遇低,再加上流动性大、缺乏科学有序,这些都会导致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加大。

此外,这项研究还发现,一些优秀辅导员相对非优秀辅导员而言,更加自立自强、当机立断、独立、有气魄,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这个结论自然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但是同时,研究显示,优秀辅导员比非优秀辅导员偏内向、孤独,趋于胆小,有相对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其原因或许是因为在高校中,优秀辅导员会承担更多更繁重的工作,而且会感觉工作不能出半点差池,于是工作压力也就陡然增大了。

尽管面临着挑战,困难重重,但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是优秀辅导员的必备素质之一。每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遭遇心理低谷,情绪发生变动,都是很正常也很普遍的。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是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工作。这是因为,良好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是辅导员保持健康积极心态的前提,要想给学生以精神的前进动力,不能仅靠说理教育的理性力量,还要依靠辅导员个人的情绪控制调整能力,反过来说,消极情绪则会给工作对象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辅导员不能合理地调节心理状态,对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加以控制,就很可能无法有效地完成岗位工作,进而也可能影响到辅导员所承担的其他本职工作,甚至个人生活与未来发展。

因此,从心理状况与辅导员个人的关系上来看,一名辅导员能否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是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换个角度讲,如果辅导员的心理状况产生了问题,势必导致他无法正常履行辅导员职责,也无法对自己所负责的学生和相关班级事务加以准确的判断与合理的指导,那就很可能无法完成党和国家、政府、学校以及家长交给辅导员的重任——教育好学生,照顾好学生,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从另一方面讲,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危机发生率一直在呈现上升趋势。如果辅导员自身都不能调节好心理状态和情绪,又怎么能够有效地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心理辅导,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实施危机干预呢?

2、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分析

我们把辅导员心理问题的诱因分为两类,即职业相关因子和职业无关因子。职业无关因子即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有可能碰到的,会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具体到高校辅导员工作上来,则包括对个人工作能力缺乏信心、处理不好工作单位人际关系、对工作环境不适应等问题;而职业相关因子则具体指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所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将着重讨论职业相关因子。 

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可能遇到的职业相关因子导致的心理问题主要指:

⑴繁琐事务带来的心理厌烦消磨学生工作热情与活力

辅导员日常所面对的是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一般来说,一位辅导员所带的班级学生数目在6—15人之间,所需要承担的工作是非常繁复的。许多辅导员在最初从事学生工作时,往往热情高涨,但渐渐地、年复一年地,工作热情会被慢慢消磨掉,甚至开始对学生工作产生厌烦感,逃避工作,或者态度消极。

⑵辅导员责任的分散性和模糊性,以及工作成果的“无形性”导致学生工作的挫折感

辅导员责任的分散性和模糊性,是指学生工作“千条线一根针”的特点,学校各部门各项工作落实到学生层面,执行者一般都是辅导员。在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辅导员有时还要承担起导师、教务方面的部分责任和工作。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状况:似乎只要是事关学生的工作,都会落到辅导员头上。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就会对自己的职责感到无所适从。

工作成果的“无形性”则是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很难形成明显的成果。学生工作“润物细无声”,强调在日常每一天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辅导员们即使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也未必有多少出彩的机会,也不能像学术工作那样有一个量化的评价标准。尽管有评优、评先进等奖励体系,但毕竟名额稀缺,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有可能感到学生工作没有成就,更有甚者,“学生出了事辅导员被放在中心地位,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了可喜的成绩,辅导员只是作点缀”。于是,学生辅导员会在工作中产生挫折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3)培养机制和物质奖励机制不完整导致消极态度

高校辅导员一般是由新进校青年教师或在读研究生担任,在从事一定时限的学生工作后,他们一般都需要考虑自己的发展,或者是继续从事行政工作,或者专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读研究生则需要考虑毕业后的去向和工作选择。但由于担负学生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与其他教师相比,担任辅导员的青年教师们发现自己在学术上处于落后地位。而处于毕业求职时期的研究生也可能因为从事学生工作,失去了很多实习、见习的机会,从而丧失了一定的竞争力。

正因为这种种现状和对前途的顾虑,使得一些辅导员在工作时采取消极的态度,学生工作成了应付领导的工作,而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其他工作或者实习求职上,所谓“留后路”。更极端的是辅导员常常抱怨甚至怨恨学生工作,逃避应尽的责任。这常常会使得班级管理松散,缺乏组织。

⑷社会观念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总体而言,辅导员无论是薪酬、待遇。还是前途发展,都在高校中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而目前社会上言必谈收入、地位的风气,诸如“辅导员工作没出息”、“辅导员挣钱不多、操心不少”等偏见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辅导员。应该说,高校辅导员大部分都是青年教师队伍中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他们甘于奉献,乐于付出,勇于承担重任,但毕竟他们都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普通人,必然会受到这些社会思潮和观念的影响。

3、辅导员如何进行个人心理调适

(1)辅导员要提高思想水平,更新思想观念

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们还是要强调,辅导员应该讲求付出精神,要乐于奉献,甘于付出。

  (2)要拥有比较高的情商

简而言之,所谓情商,就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量化指标。具体到辅导员的工作,其情商内涵为:较强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自我情绪的成熟调整能力;对他人的语言、行为有较强的辨认分析与宽容区分力;对工作对象有责任感和成就感;与他人相处有亲和力;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获取他人情绪知识的能力;能够较好地引导、促进、创设或选择育人情境能力等。

(3)要善于转化压力和化解压力

辅导员可以积极拓展自身的社交范围,在积极乐观的人际交往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情商,坚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多面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适当的娱乐与休闲中,排解压力,调节心情。

  (4)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

现代人的工作特点就是强度大、压力大,这是在绝大多数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应该看到,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的人,就能够在行业中比其他人更加游刃有余,也就更容易时刻保持活力和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在高校中,有不少老师身兼数职,在完成个人的科研和学术工作外,也从事着相当多的行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但他们能够比较合理地安排好各种工作,扮演好各种角色及出色完成了社会工作,又没有耽误自己的学术进展,相反却是著作等身。辅导员普遍比较年轻,缺乏人生阅历,也缺乏工作经验,这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慢慢地摸索规律,一点点地进步。因此,这些教师们的经验之谈,对于年轻辅导员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而在辅导员队伍中,也一定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辅导员。年轻辅导员要多向这些老师、“前辈”们请教,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来。

  (5)辅导员还应该注重心理健康辅导,加强个人身体健康锻炼

一位从事学生工作多年的辅导员曾抱怨说:“做了那么多年工作,学生心理没出什么问题,倒是我们整天担惊受怕,快要出心理问题了。”应该说,辅导员心理问题已经受到了高校的重视。不少高校专门为辅导员设置了心理知识普及讲座、心理辅导课程,同时也通过心理测试、交谈等方式,了解辅导员们的心理状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辅导员自身来讲,也应该主动地去学习一些心理学常识,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而加强个人身体锻炼,是因为现代医学已经指出,心理状况往往是和人的生理状态相联系的。况且如果辅导员拥有强健的体魄,那么也就可以更好更高效地应付各类事务,可以支出更多的精力,这在客观上,也缓解了辅导员所承担的工作压力。

二、辅导员的心理问题

1.体制问题带来的困惑

在目前的高校体制中,辅导员这一角色没有得到明确、科学的定位,也没有得到学校、社会的正确认同。有人认为,辅导员只不过类似于高中时期的班主任,督促一下学生学习,有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一下,忽略了辅导员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所发挥的引导、教育和服务作用。同时加上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敷衍了事,并未切实将辅导员的职责贯穿到工作中,从而使学生、家长及部分其他老师对辅导员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些导致辅导员在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中无法位居自己该有的位置,引发辅导员的困惑。主观认识上带来的困惑可以通过辅导员自身的调节得以解决,但客观环境带来的困惑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对于辅导员的工作影响比较大。

2.辅导员的职业意义

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工作量大而且事务繁重。但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了辅导员很难向其他教师一样能够取得非常明显的工作成绩,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用于应付各类细小繁琐的学生管理事务。辅导员的, 工作通常情况下都是在学校党委以及相关部门的安排部署下,具体实施上级部门的决策,执行性比较强。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会感觉一方面自己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却没有多少可以看得见的成绩。自己付出了劳动,但却无法收获同等的成果,久而久之,内心中开始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意义产生怀疑,进而逐步发展成为不认同,丧失工作热情,影响工作绩效。

3.缺乏自我前途进行规划

高校中部分辅导员最初从事这一项工作时往往是受内心激情的推动,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及自我前途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心中只是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所学和全部精力奉献给学生工作事业。另外还有一些辅导员只是将这一工作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经历,或者一个跳板来看待,并不打算一辈子都担任高校辅导员。对于前一种辅导员来说,仅凭热情是难以支持一个人长期奉献于某一项事业的,并且只知埋头苦干而没有对自我前途进行科学的规划,结果往往是工作一些年后突然感觉迷失了自我。对于后一种辅导员来说,尽管辅导员工作只是个人职业发展的一个阶段,但担当了辅导员这样一个角色,就应当认真履行角色赋予的义务,调节好辅导员工作与自身前途规划之间的关系。

三、辅导员心理问题解决方案

1.如何解决体制问题带来的困惑

对于辅导员来说,要正确、全面、合理地看待体制问题。

所有政治辅导员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究竟值不值得?两个视角,一是个人的利益和前途,二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党的需要。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并且具有当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服从大局的指导思想,同时具备奉献精神,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自己的心理才会感到平衡,很多问题才能想得通。

我们应该意识到,在体制中出现一定的缺陷是必然的。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中,在现阶段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着矛盾也都是正常的,我们不可能要求一步登天;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论证和社会各界的不断呼吁,这些问题都正在一步步地得到解决。从《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若干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的落实与贯彻,就说明了我们的党和国家是非常重视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其中也明确了辅导员在这个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对于体制中的一些矛盾和弊病,辅导员不应该仅仅抱着埋怨的态度,而应该积极地从自身实践出发,寻找解决的方法。例如,在复旦大学等高校内,近年来还成立了辅导员协会等组织,开设了“网上辅导员论坛”等论坛空间,让辅导员自己参与到自身所在的管理体系的建设中来,开展调研和考察,指出问题,提出意见,讨论解决方法。辅导员协会等组织还可以代表广大辅导员,组织和开展维护辅导员各项权益的工作,包括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职称评定、工资薪酬、福利待遇等。

2.如何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职业意义

辅导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但是正如一些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的,对于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来说,他们担任辅导员工作,并不是单纯的对学生管理工作感兴趣,而是因为作为一项政策,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必须承担一定年限的学生工作,或是为了获得直升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机会,实事求是地讲,他们有时候会“被迫”来从事学生工作的感觉。这些辅导员,往往会面临一个如何处理好学生工作与其他教学学习、科研任务的关系的问题。处理得不好,就会出现“一头沉”的“跷跷板”现象,或者两边都做不好的“两头误”。但无论如何,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把这个岗位的工作做好,这才是每个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的态度。在此基础上,辅导员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工作的限度,合理地安排自己各种不同角色的关系、时间和精力。

同时,辅导员也应该认识到,无论之后继续从事学生工作,还是走上专业教学、研究的道路,一年、两年或者四年的辅导员工作,不但会给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而且会使自己得到许多锻炼的机会——对于很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以及担任辅导员的在读研究生来说,这其实是一个磨练自己能力的机会与“参考”。很多从事过一定年限的辅导员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经过几年学生工作的磨练,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对事物的判断力等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而现在不少的高校管理层人员乃至领导,也正是这样从学生工作系统中培养出来的;还有,这也是一个储存人际资源的好机会。一方面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会和学校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打交道,这对于日后工作的开展,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辅导员所管理的班级的所有成员,也正是辅导员潜在的人际资源对象。一旦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辅导员就可能一下子拥有很多的人际资源,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或者其他岗位工作提供更多的机会与便利,例如与业界从业者联络,及时获得业界的最新信息,等等。

3.如何对自我前途进行规划

很多辅导员或多或少地都会对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产生一些“报怨”或者困惑,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担任辅导员工作,会使得他们在教学、专业研究或者学习上有所“分心”。尤其对于那些新走上辅导员岗位的年轻教师或者在读研究生,他们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之外,还要完成任务一定的教学任务以及个人的学习另外,这些辅导员中的一部分,属于临时性地担任辅导员工作,他们也希望在从事一定年限的学生工作后,还能够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

而对于在读研究生来说,还增加了另一层顾虑——自己未来的就业。一位从事学生工作的在读研究生表示,从事辅导员工作,占据了自己相当多的时间,甚至有时候占用上课时间。辅导员工作需要日复一日细致而繁琐地付出,极有可能会使得这些年轻的辅导员无法像其他研究生那样,一方面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还可以去相应的单位或者公司实习,获取工作经验,从而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这位辅导员感叹说,带班四年,勤勤恳恳,让学生们都顺顺利利地找到了工作毕了业,到头来自己却失去了不少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资本”。

这位辅导员的忧虑和担心当然可能是非常极端的,但也代表了一部分辅导员的心态要解决这样的焦虑和担忧,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辅导员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这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因为只有抱着正确的态度而不是抱怨,带着愉悦的心情而不是焦虑,才有可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复旦大学一位担任了四年辅导员工作的老师的经验很有参考意见。从事理科基础学科的她在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大量的学生工作,与此同时,这位辅导员也在专业学习和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她的经验,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时间,此外,要注意在工作中渐渐培养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节奏。例如,她将适合以半小时为一阶段的学习安排在日常工作比较繁忙的时段,而在夜间、清晨这些相对来说不太会受到“打扰”的时间,则安排较长时段的连续学习和研究。

无论是工作、学习和生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节奏。我们必须承认,当前从事的学生工作,因其具有烦琐,突发等特征,完全有可能影响到这些节奏。但是,只要用心思考,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就一定能够合理而有效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工作。

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经过几年学生工作的锤炼,成长为学校党政工作的后备资源,成为行政管理或者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人才。在现代社会中,具备一定的行政工作能力和经验,同时又掌握相关工作理论的人才,是各大高校非常急需的,而辅导员队伍正是这样的人才队伍的储备资源之一。

(注:以上内容摘自中国科教出版社出版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指导手册》一书)